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区域基础教育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发挥区域基础教育领域名校(园)长、名师及其团队的教学引领与指导作用,强化学院师生对区域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清醒认识,加深学生对区域基础教育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情怀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专业使命感,学院特举办第二十一期“师道传承•名校(园)长名师进课堂”活动。2月25日,学院邀请到南昌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教研员、江西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课改实验教师吕英老师,在志远楼101报告厅为2023级、2024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了题为《让课堂走向宽广》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刘晓领主持。

讲座伊始,吕英老师详细阐述了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她强调,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思想、经验与习惯。这些素养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吕老师特别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个年龄段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阶段,学生们应注重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多重挑战。吕英老师还分享了关于主动学习的深刻见解,鼓励学生们在课堂内外主动寻找学习机会,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她指出,未来社会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而批判性思维与主动学习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通过对新加坡、美国等国家教育框架的分析,吕老师展示了各国在核心素养培养上的侧重点,尤其是在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共识。

中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同样得到了吕老师的关注,她提到,这一框架强调自主发展、文化基础与社会参与,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此外,吕老师还特别指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业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健康管理、时间管理和财富管理能力,她鼓励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吕老师特别提到,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尤其是AI软件与各类互动学习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学习更加个性化与互动化。智能辅导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而互动式平台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课程、虚拟实验室与在线讨论区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的广度。

最后,吕老师总结道,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核心素养、自信心、批判性思维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全面培养。她鼓励学生们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此次讲座,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与其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通过吕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并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