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创新驱动、实践育人”为主题,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赛项设置,激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大赛共设3个赛道、11个赛项,涵盖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等多个前沿领域,吸引了全国各高校的广泛关注。
一、大赛命题:三大赛道引领创新潮流
本届大赛共设3个赛道、11个赛项,分别为:
新能源车赛道:包括太阳能电动车、温差电动车2个赛项,旨在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智能+”赛道:包括智能物流搬运、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智能救援3个赛项,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技术的行业应用,推动智能化技术在物流、环保、救援等领域的创新。
虚拟仿真赛道:包括飞行器设计仿真、智能网联汽车设计、工程场景数字化和企业运营仿真4个赛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与运营能力。


其中,新能源车赛道和“智能+”赛道的竞赛要求与实施安排已在大赛官网(http://www.gcxl.edu.cn/)的“官方发布”栏目中详细公布。虚拟仿真赛道中的飞行器设计仿真和智能网联汽车设计两个赛项由国赛赛项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相关信息也将通过大赛官网发布。
二、赛制赛程:预赛、初赛、决赛三阶段推进
大赛分为预赛、初赛、决赛三个环节,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阶段 |
时间安排 |
进程实施要点 |
高校报名 |
2025年1月31日前 |
参赛队伍需通过组委会指定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报名,具体报名方式另行通知。 |
预赛阶段 |
2024年2月28日前 |
各参赛高校自行组织预赛,遴选优秀队伍参加省级大赛,并通过信息化系统提交信息。 |
初赛阶段 |
2025年4月30日前 |
按照初赛要求进行比赛,选拔优秀队伍进入决赛。 |
决赛阶段 |
2025年5月9日~11日 |
按照决赛要求进行比赛,角逐最终奖项。 |
若因不可控因素导致比赛时间调整,大赛组委会将另行通知。
三、参赛资格及要求
参赛对象: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竞赛方式:以团体形式进行竞赛,每支参赛队由3-4名学生(企业运营仿真赛项为3名学生)和1-2名指导教师组成。每名学生只能参加一个赛项,每所高校通过初赛每个赛项最多可派出3支参赛队伍参加决赛。
四、大赛亮点:创新与实践并重
本届大赛不仅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等赛项的设置,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
五、新能源车赛道: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新能源车赛道以“践行绿色低碳,重温长征故事,迈向强国新征程”为目标,设置了太阳能电动车和温差电动车两个赛项。参赛队伍需自主设计和制作新能源车,通过太阳能或生物质能驱动车辆完成指定任务。赛道不仅考验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还倡导绿色能源的应用,推动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

六、“智能+”赛道: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创新应用
“智能+”赛道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技术的行业应用,设置了智能物流搬运、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和智能救援三个赛项。参赛队伍需设计并制作智能机器人,完成物流搬运、垃圾分类、救援等任务。赛道旨在培养学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物流、环保、救援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七、虚拟仿真赛道:数字化设计与运营的未来
虚拟仿真赛道通过飞行器设计仿真、智能网联汽车设计、工程场景数字化和企业运营仿真四个赛项,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与运营能力。参赛队伍需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完成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与优化,或进行工程场景的数字化建模与企业运营仿真。赛道为学生提供了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创新平台,助力数字化时代的工程人才培养。
八、大赛意义:培养未来工程领军人才
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不仅是学生展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舞台,更是培养未来工程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多样化的赛项设置和严格的竞赛流程,大赛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九、报名与参赛方式
各参赛高校需在2025年1月31日前通过大赛组委会指定的信息化系统完成报名。预赛阶段由各高校自行组织,并于2024年2月28日前提交参赛队伍信息。初赛和决赛将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具体赛程安排和竞赛要求请关注大赛官网(http://www.gcxl.edu.cn/)的“官方发布”栏目。

十、结语
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的举办,标志着我国高校工程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等赛项的设置,大赛将推动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期待各高校学子在比赛中展现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共同书写中国工程教育的新篇章。